CCMTV私人医生 > 学习园地 > 诊疗点睛

 迄今为止,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乙型肝炎病毒无直接引起肝细胞病变的作用,而机体针对病毒的反复持续的不完全的适应性免疫反应才是导致慢性肝炎的主要原因。但近年来发现对于乙肝病毒负荷量高的慢性肝炎病人,仅应用降酶类药物如垂盆草冲剂、五灵丸等常常不能抑制病人的肝脏损伤,仅能达到短期而表面上的肝功能指标的改变。应用干扰素或核苷类等抗病毒治疗乙肝使病毒负荷量降低后,而达到的肝功能指标好转,才是正真意义上的保肝治疗。在这种情况下,肝脏炎症及肝脏功能常能显著好转并较长时间稳定。因此认为,乙型肝炎病人只有通过控制病毒负荷量后,机体的免疫反应才能随之减轻,肝细胞病变也就随之缓解。

 传统意义上的保肝药物是一个比较笼统的称呼,实际上包括改善肝脏炎症、保护肝细胞膜、改善肝脏微循环、改善肝细胞解毒代谢功能等多种药物的总称。主要针对乙肝病毒及免疫损伤的结果,或减轻这种损伤过程,而不针对乙型肝炎发病的源头。抗病毒药物主要通过杀伤病毒、抑制病毒复制及增强抗病毒免疫等途径,降低体内病毒负荷量,最终减轻肝脏炎症、改善肝脏功能、改善或减缓肝纤维化、预防肝癌的发生。由此可见保肝治疗和抗病毒治疗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不同的用法可达到不同的目的。

作者:王介非,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重症肝炎科主任医师

来源:好大夫在线

分享到:
5

扫描关注更多信息

CCMTV私人医生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