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MTV私人医生 > 学习园地 > 名词详解

  肿瘤科名方探源归要之

  ------补中益气汤

  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肿瘤科 邓运宗

  补中益气汤出自金代李东垣的«脾胃论»,是治疗脾胃气虚、清阳下陷的基础方,也是甘温除大热的代表方剂,被公认为当今十大名方之一。临床应用特别广泛,据统计几乎覆盖了内、外、妇、儿、皮肤、五官、男科等临床各科疾病共计107种。

  «脾胃论»卷中“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论” , 云: “黄芪病甚, 劳役热者一钱, 甘草已上各五分, 炙人参去芦, 三分, 有嗽去之, 已上三味, 除湿热烦热之圣药也。当归身二分, 酒焙干, 或日干, 橘皮不去白, 二分或三分, 升麻二分或三分, 柴胡二分或三分, 白术三分”。

  从现代方剂学来看,补中益气汤中:

  君药:黄芪

  本方主治脾胃气虚、气虚下陷、气虚发热证,治当益气健脾,升阳举陷,故重用黄芪为君药,取其甘温之性,归脾肺经,既可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又能补肺实卫,固表止汗。正如«本草正义»言:黄芪,补益中土,温养脾胃,凡中气不振,脾土虚弱;清气下陷者最宜。

  «本草求真»说:黄芪,入肺补气,入表实卫,为补气诸药之最;«医学衷中参西录»言:黄芪既善补气,又善升气,符合李东垣所言“脾胃虚者,因饮食劳倦,心火亢盛而乘其土位也,其次肺气受邪,须用黄芪最多,脾胃虚……肺气先绝,故用黄芪以益皮毛而闭腠理,不令自汗损伤元气。”

  臣药:人参、炙甘草、白术

  方主治脾胃气虚、气虚下陷、气虚发热证,根本原因在于脾胃虚,所以臣以补气要药,较黄芪更侧重于补益脾胃的人参、炙甘草,可以温补脾胃,正如«药品化义»中所言,炙用温而补中,主脾虚滑泄,胃虚口渴,寒热咳嗽,气短困倦,劳役虚损,此甘温助脾之功也。

  由于脾胃得健,清阳得升,则内热自除。故«脾胃论»说黄芪、人参、甘草三药为除湿热、烦热之圣药。甘温可以补气,治本退热之意。再配具有健脾燥湿的白术,以上三药,甘温补中,与黄芪配伍相辅相成,益气健脾之功尤显,共为臣药。

  佐药:当归、陈皮

  血为气之母,气虚日久,必损及营血,故用当归补血和营,协人参、黄芪补气养血,补血之力益彰,如张介宾在«景岳全书»中所说:其味甘而重,故专能补血;其气轻而辛,故又能行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诚血中之气药,亦血中之圣药也。大约佐之以补则补,故能养营养血,补气生精,安五脏,强形体,益神志,凡有形体虚损之病,无所不宜。清阳当升不升,则浊阴当降不降,升降失常,清浊相干,气机不畅,故配伍理气和胃的陈皮调理气机,以助升降,使清浊之气各行其道,诸药相配补而不滞,共为佐药。

  使药:柴胡、升麻、炙甘草、

  以少量轻清升散的柴胡、升麻升阳举陷协诸药以升提下陷之清阳。正如«本草纲目»中言:升麻引阳明清气上升,柴胡引少阳清气上行,此乃察赋虚弱,元气虚馁,及劳役饥饱,生冷内伤,脾胃引经最要药也。共为佐使。炙甘草调和诸药,亦为使药。

  此方配伍极为巧妙, 黄芪入脾肺经, 一则补中益气, 升阳举陷, 二则补肺实卫, 固表止汗, 本方重用为君药。人参、 白术、 炙甘草甘温补中, 合黄芪则补气健脾之功益著, 同为臣药。气虚日久, 常损及血, 故配伍当归养血和营; 清阳不升, 则浊阴不降, 故配伍陈皮调理气机, 以助升降之复, 使清浊之气各行其道, 并可理气和胃, 使诸药补而不滞,俱为佐药。再少入轻清升散的柴胡和升麻, 协诸益气之品以升提下陷之中气。如李杲所云: “胃中清气在下, 必加升麻、 柴胡以引之, 引黄芪、 人参、 甘草甘温之气味上升。……二味苦平, 味之薄者, 阴中之阳, 引清气上升也”。

  本方为补气升阳、 甘温除热的代表方。历代医家读东垣书者, 鲜不奉为金科玉律, 而后人对补中益气汤方也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通过加减化裁使得临床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当代运用补中益气汤更是渗透到各科各病,在肿瘤科的应用更是基础方剂之一。如《丹溪心法》中记载: 有妇人三十岁, 因哭子,至半年后, 胸痞有块如杯, 饮食大减, 面淡黄惨黑,若不胜衣, 六脉弦细虚涩, 至日晡后则发寒热。予察其事已急, 补泻兼用, 以补中益气汤随天气寒暄加减法, 与东垣痞气丸相间服, 食前用汤, 食后用丸, 常令汤多于丸些少。如此近一月, 寒热皆退,食亦稍进, 又以丸用汤相等服之, 至第二月以后,忽一夜大发寒热, 至天明热退, 胸中之块如失, 至晚手足下半节皆肿, 遂停药。三五日后, 忽一夜手足之肿如失, 至天明胸中之块复有, 比如前觉小一晕。遂以二陈汤加桔梗、 白术、 枳实, 调理半月而安。次年复生一男。

  补中益气汤有抗肿瘤效应,中药显示,以本方(党参、白术、黄芪各6份,当归、甘草、陈皮各4份,升麻、柴胡各l份)混合加水煎煮三次,合并滤液,水浴浓缩至每毫升含生药1克,作动物灌胃实验,每天每公斤体重1--2克。结果发现:(l)对N一亚硝基肌氨酸乙酯诱发的小鼠胃癌有抑制作用,对照组21只动物中12只发生胃癌,发生率为57一1%,给药组37只动物中14只发生胃癌,发生率为37.8%,给药组发生率较低于对照组;(2)接种宫颈癌小鼠口饲本方后,半数动物的死亡时间比对照组延长6天,瘤结增殖的纵横两径乘积在实验3周内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但从第5周起比对照组显著减慢,并发现其中2只小鼠的瘤结有退缩现象;(3)本方对正常小鼠可明显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对荷瘤小鼠可增加其红细胞数,提高血清白蛋白/球蛋白比值,增加白蛋白和甲种球蛋白量及降低丙种球蛋白量,延长小鼠游泳时间。以上结果表明:补中益气汤可改善荷瘤机体的蛋白代谢,防止贫血的发展,增强体力,增加荷瘤机体的抵抗力。

  补中益气汤在临床上的应用相当广泛, 但运用时若注意抓住病机, 归根究底不外乎3个方面: ①脾不升清, 症见: 头晕目眩, 视物昏蒙, 耳鸣耳聋, 少气懒言, 语声低微, 面色萎黄, 纳差便溏, 舌淡脉弱。②气虚发热, 症见: 身热, 自汗, 渴喜热饮, 气短乏力,舌淡而胖, 脉大无力。③中气下陷, 症见: 脱肛, 子宫脱垂, 久泻久痢, 崩漏等, 伴气短乏力, 纳差便溏,舌淡, 脉虚软。

  补中益气汤体现的内伤脾胃学说及脾胃升降理论开启温补学派、胃阴学说之源,后世的王好古、薛立斋、龚廷贤等医家对李东垣的脾胃学说都各有发挥,而且至今还有效地指导着临床研究和理法方药。可以说,补中益气汤奠定了中虚气陷证候治疗的基本大法和组方的基本形式,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临床指导意义。

  本方使用需要注意点: 凡阴虚发热或水亏火旺所致的吐血、 衄血, 或真阳虚衰, 阳虚欲脱, 或格阳戴阳, 或命火衰微, 五更泄泻, 或湿热泻沥, 或脉证俱实的实热证等, 均宜慎用。

  探古为今, 古代名医对补中益气汤的研究和运用, 以及取得的显著成效, 进一步拓展了我们的视野, 增强了研究此方的价值, 我辈应结合现代诸学科知识, 提炼该方诸多应用, 使名医大家运用补中益气汤的机制更加清晰, 并以此为契机, 尝试进一步扩充该方的使用范围, 甚至探索出新的针对诸多疑难病证的补中益气汤类方。


发表者:邓运宗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肿瘤科


来源:好大夫在线

分享到:
5

扫描关注更多信息

CCMTV私人医生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