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MTV私人医生 > 学习园地 > 诊疗点睛

  一.骨质疏松症的概述: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一种全身代谢性骨病,其特征是骨量下降和骨的微细结构破坏,表现为骨的脆性增加,因而骨折的危险性大大增加,即使是轻微的创伤或无外伤的情况下也容易发生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又称脆性骨折,骨折进行手术治疗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 老年人骨折是骨科科医生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老年人手术耐受性差,往往或多或少伴有基础病,术后内置物难以获得可靠的稳定性,容易松动甚或脱落从而可导致固定失败,影响骨折的愈合。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多因素所致的慢性疾病。在骨折发生之前,通常无特殊临床表现。该病女性多于男性(女性约占4/5),常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加,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处于上升趋势,因此,预防保健很重要,不可忽视抗骨质疏松的工作,也不可认为年迈来不及了,骨质疏松的防治永不嫌迟。

  二.骨质疏松的原因:

  引起骨质疏松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内分泌因素:目前被认为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绝经后女性和老年男性性激素水平的下降,甲状腺细胞分泌降钙素减少等。

  2.遗传因素:约46%-62%的人有直系亲属相关性。

  3.营养因素:蛋白质、钙、磷、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摄入不足,老年人牙齿松动脱落,不易嚼碎的食物摄入减少有相关性。

  4.废用性疏松:运动量减少,外伤后患肢负重减少,尤其避免长期卧床,卧床超过一周即可出现骨质矿物质流失。

  5.继发病:风湿类疾病、糖尿病、肝病、肾病、甲状腺疾病、消化系疾病,骨肿瘤及转移骨肿瘤等。

  三.骨质疏松症的表现:

  1.疼痛:全身多处骨骼疼痛,腰酸背痛最为常见,久站久立后疼痛加剧,充分活动后缓解。

  2.身高下降、驼背

  3.骨折:轻微的外伤即可造成骨折。骨折最好发部位依次为脊椎(脊柱椎体压缩性骨折常见,常常不知不觉,腰椎骨折多于胸椎骨折)-->股骨近端(髋关节附近的股骨,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颈骨折常见,常常为摔倒所致)-->桡骨远端(腕关节附近骨折,常常为摔倒保护性撑地所致)-->肱骨近端(摔伤或撞击)-->踝部(扭伤或暴力外伤)。

  四.检查:

  1.骨密度测定(BMD),骨量评估:包括单能光子吸收测量法SPA,双能光子吸收测量法DPA,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DEXA,也有借助CT和B超测定骨密度的方法。BMD评估骨质疏松严重程度直观明了,其指标的变化常常需要半年或者以上的时间才能观测到明显变化。

  2.生化检查:测定血、尿中的矿物质及某些代谢生化指标,快速敏捷,短期内可监测变化。

  3.X线检查:通过观察骨皮质厚度和骨小梁形态发现疏松,不能确定疏松程度,具有初步诊断价值和普查价值。

  四.重点人群:

  根据美国最新的国家骨质疏松症基金会(National Osteoporosis Foundation)制定的治疗指南规定,以下人群需进行骨密度的检测:

  1.65岁以上的绝经后妇女,尽管采取了各种预防措施,这类人群仍有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需重点关注,如有骨质疏松症存在则应该进行相应的治疗。

  2.存在1个或1个以上危险因素、小于65岁的绝经后妇女:

  a绝经后有骨折史(除颅骨,颜面骨,踝关节,手指和脚趾外);b消瘦(小于57.7公斤<美国数据仅供参考>或身体质量指数 21 kg/m2 );c无明显外伤原因,拍腰椎片时椎体高度压缩超过了20 %或4mm(可确诊椎体压缩骨折);d父母之一有髋部骨折史;e目前吸烟。

  3.伴有脆性骨折的绝经后妇女;

  4.根据BMD测定值诊断为骨质疏松症并决定系统治疗的;

  5.长期激素代替疗法的妇女;

  6.轻微创伤后出现骨折的男性;

  7.X线显示骨质减少的人群以及存在可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其他疾病的患者。

  预防和治疗:

  1.均衡营养,适当补钙:注重钙、磷、维生素D、蛋白质、微量元素的摄入。

  2.定期体育锻炼,负重练习:35岁以后需定制定期锻炼计划,增加骨量储备,避免长期卧床,避免长期不见阳光。

  3.治疗引起骨质疏松的相关疾病。

  4.预防骨折:防摔倒滑到,活动场所明亮干燥,扶手杖或拐棍。骨质疏松骨折需及时治疗,避免因功能丧失加剧骨质疏松而形成恶性循环。

  5.药物治疗分为三大类:除口服钙片外,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用药(红色标识为临床常用抗骨质疏松药)

  a.骨吸收抑制剂,以减少骨量的进一步丢失:雌激素、降钙素、二膦酸盐、异丙氧黄酮都属于这一类;

  b.骨形成促进剂,以增加骨量:包括氟化物、维生素K、甲状旁腺素、雄激素、生长激素等;

  c.骨矿化促进剂,促进骨钙沉着,增加骨量,这类药物有维生素D与钙剂。


发表者:秦平 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 骨外科


来源:好大夫在线

分享到:
5

扫描关注更多信息

CCMTV私人医生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