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MTV私人医生 > 学习园地 > 诊疗点睛

  1、使用药物:

  一类是去势的药物:即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常用的有戈舍瑞林3.6 mg、曲普瑞林3.75 mg和亮丙瑞林3.75 mg (商品名分别为诺雷得,抑那通和达菲林)。

  另一类是阻断雄激素与受体结合:应用抗雄激素药物竞争性封闭雄激素与前列腺细胞雄激素受体的结合,常用的有氟他胺和比卡鲁胺(商品名为福至尔和康士得)等。

  两类药物联合应用可达到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的目的。

  2、现在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药物去势,就是为了可以间歇治疗,以延长治疗的有效期。国内推荐停药标准为PSA≤0.2 ng/ml后持续3—6个月。间歇治疗后重新开始治疗的标准,目前国内推荐当PSA>4 ng/m1后开始新一轮治疗。

  3、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疗指南上明确指出“内分泌治疗是目前前列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大多数患者起初都对内分泌治疗有效,但经过中位时间14~30个月后,几乎所有患者病变都将逐渐发展为激素非依赖前列腺癌。”即平均有效期1-3年。

  4、药物不良反应:

  去势治疗的不良反应:去势治疗包括外科去势和药物去势两种,其常见的副作用包括性欲降低、勃起功能障碍、阵发性潮热、乳房胀痛及女性化、性格改变、认知能力下降以及长期处于低雄激素状态下所导致的骨密度下降、贫血等。LHRHa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去势药物,由于在注射初期会出现一过性睾酮升高,因此初次用药的两周前需提前服用抗雄激素药物。这种一过性睾酮升高可能导致临床症状的加剧,如骨痛、急性尿潴留、梗阻性肾衰、脊髓压迫以及高凝状态导致的致命心血管疾患,这也是此类药物的特点。需要注意的是用药初期加用抗雄激素药物并不能完全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

  抗雄激素药物的不良反应:这类药物不降低睾酮,因此具有对性功能无明显影响的优点,也不会产生去势治疗中的体能下降及骨质疏松等副作用。服用药物后可以有乳房胀痛、乳房女性化、阵发性潮热的发生。氟他胺服用方法为250mg,每八小时一片,由于其需要在肝脏内转化为活性药物形式羟基氟他胺,因此药物具有肝脏毒性,在服药期间应定期检查肝脏功能。比卡鲁胺药物半衰期长,可每日单次服用,故用药依从性较好。药物不需经肝脏代谢即具有药理活性,因此无明显肝脏毒性。

  当不良反应较轻,可以密切观察,或者换用其它同类药物。如果反应较重,只好停药,并和专业医生结合病情讨论具体的治疗方案

  5、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治疗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初次发现肿瘤的患者就有骨转移,这类患者可能对内分泌治疗反应较好;另外一种是肿瘤治疗过一段时间,已经对内分泌治疗不敏感,发展到激素非依赖或者激素难治期前列腺癌,出现骨转移。对于后者骨转移的的治疗目的主要是缓解骨痛、预防和降低骨相关事件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骨相关事件包括:①病理性骨折;②脊髓压迫;③为了缓解骨骼疼痛,预防、治疗病理性骨折或脊髓压迫而进行的放疗;④骨骼手术;⑤为了治疗骨痛而改变抗癌方案;⑥恶性肿瘤所致的高钙血症。主要的治疗有以下几个方面:

  a.双磷酸盐(唑来磷酸) 唑来磷酸是第三代双磷酸盐,具有持续缓解骨痛,降低骨相关事件的发生率,延缓骨并发症发生的时间。是目前治疗和预防激素非依赖前列腺癌骨转移的首选方法。推荐剂量:唑来磷酸4mg,静脉15分钟滴注,每4周一次。为了避免药物对肾功能的损害,静脉滴注时间不少于15分钟

  b.放射治疗 体外放射治疗可改善局部和弥漫性骨痛。因前列腺癌患者发生多处骨转移的机会较高,因此体外放射治疗的范围和剂量越大,副反应越大。放射性核素在前列腺癌骨转移导致的多灶性骨痛的治疗有一定疗效。89锶和153钐是常用的放射性核素,可以显著减少新发骨转移灶,降低骨痛症状,减少止痛药用量。最常见的副反应为骨髓抑制。

  c.镇痛药物治疗 世界卫生组织(WHO)已经制定了疼痛治疗指南,也适用于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镇痛治疗必须符合这一指南,规律服药(以预防疼痛),按阶梯服药:从非阿片类药物至弱阿片类,再至强阿片类药物的逐级上升,还要进行适当的辅助治疗(包括神经抑制剂、放疗、化疗、手术等)。


发表者:彭颖 郴州市中医医院 放疗科


来源:好大夫在线

分享到:
5

扫描关注更多信息

CCMTV私人医生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