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MTV私人医生 > 学习园地 > 诊疗点睛

质疏松症的预防有二级:一级预防是对于骨量减少或有危险因素的人。采取积极措施,预防发展为骨质疏松症;二是对于已有骨质疏松症或骨折的病人,预防发生脆性骨折或再次骨折。其基本的预防措施是调整生活方式(营养、运动、阳光等)及骨健康补充剂的摄入(维生素D及钙剂)。2011年“世界骨质疏松日”主题“关爱你的骨骼,早期预防三步走:运动、维生素D及钙剂”


对于已发生骨折及诊断为骨质疏松症的病人,除了必要的基础措施外,还必需进行积极的药物干预治疗。目前,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除了前面所说的基础补充药物维生素D及钙剂外,还有两大类药物:一类是抗骨质吸收药物,一类是促进骨生成药物。


因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绝经后妇女多发的一种疾病,故性激素治疗骨质疏松症中发展得也比较早——早在1935年已有外国学者提出性激素可以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后来发现雌激素治疗骨质疏松症有其副作用:增加了子宫内膜癌、乳腺癌等的机会,后来逐渐少用或被其它药物代替。就目前来说,雌激素单纯作为一种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已不是医生的首选,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改善更年期症状的药物短期使用。但存在即是合理,为了利用雌激素在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症中的作而避免它的副作用,科学们又发明了一种类似雌激素的化合物——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s),其起到了雌激素在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但却没有导致子宫内膜增生及乳腺癌的作用。因而更适用于更多的人群,在临床上广泛应用,这也如诺基亚广告上所说的一样:“科技以人为本”。


除了雌激素以外,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抗骨质疏松症药物还有降钙素,目前常用的有鲑鱼降钙素及鳗鱼降钙素。这一类药不但具有增加骨密度作用,其止痛作用尤为明显。所以对于一些骨质疏松症的患者,由于微小骨折而导致疼痛,降钙素类药是第一选择。


就增加骨密度、治疗骨质疏松症来说,目前应用最多的恐怕是双膦酸盐类药物了,这也是治疗骨质疏松的首选药物,目前已发展到第三代。很多临床数据表明,骨质疏松症患者应用双膦酸盐类药物,骨密度有明显升高,一年可达5~10%。这类药物的广泛应用,除了它的效果确实不错外,它应用简便也是一大主要原因,也就是医学上说的依从性好。如第二代的二膦酸盐类药(如阿仑膦酸钠),一周只服一片,非常方便。更有一部分二膦酸盐类药,三个月注射一针,甚至半年或一年才注射一针,亦能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所以说这类药物的应用是比较普及的,原因也是这两个:方便,效果好。


除了前面所说的几种抗骨质吸收类药外,还有一类是促进骨形成药物,如锶盐,此药具有抗骨吸收作用及促进骨形成双重作用,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稍有不足的是服用欠方便,每晚一包,开水冲服,就像喝牛奶一样。还有就是甲状旁腺素片段(PTH1-34),这类药国外已上市,据说国内也很快就会有了。对于低骨转移换的患者,骨吸收抑制剂常难以获得满意的效果,而骨形成促进剂则能很好增加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


至于其它药物如维生素K、氟化物、中药等,也有抗骨质疏松的作用,但目前并非主流。


在进行骨质疏松症治疗中,骨代谢项目的检测是非常重要的,除了可以评价治疗效果外,还可了解骨质疏松是由骨破坏增加引起还是由骨形成减少引起,帮助我们选择治疗药物:对于因破骨活跃引起的骨质疏松,可选用一些抑制骨吸收药物;对于成骨减少引起的骨质疏松,可选用一些促骨形成类药物。


骨质疏松症治疗的主要目标是降低骨折率,但临床上难以用骨折率来评价单个患者的疗效。目前监测骨密度和骨转换的变化是实用的指标。


作者:官荣光副教授 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 核学科副主任医师

来源:好大夫在线


分享到:
5

扫描关注更多信息

CCMTV私人医生
微信公众号